想出更多提高档次的办法。
\n
对朝廷来说,自然是乐于看见这样的情形发生。
\n
崇祯看到钱谦益的奏疏报告,大感欣慰。
\n
他知道,这意味着大明原本浪费在各种富人花天酒地的财富和人力物力,现在正在源源不断的注入到钢铁冶炼和武器生产领域。
\n
武器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是停留在一个阶段,而是不停的进步。
\n
江南之地的工匠的水平,岂是建夷那边的工匠所能比肩的。
\n
当然建虏的工匠基本也都是原先辽东汉人工匠。
\n
但辽东比起江南来各方面水平毕竟要落后许多,工匠技艺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
\n
大明的机器运转一到上了轨道,武器质量这块对建夷形成碾压性的优势是不成问题的。
\n
新政落实推广后,向北方运送更多的物资,包括粮食、武器等等的紧性也增加了。
\n
钱谦益想到了海运问题。
\n
如果能振兴海运,甚至逐步用海运代替河运,那带来的巨大利益是多方面的。
\n
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是钱谦益自己心血来潮才想到的。
\n
明代早就有不少大臣提出过应该用海运代替漕河运输。
\n
这其中以弘治时期担任过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的一代名臣丘浚的观点最为鲜明。
\n
丘浚在《大学衍义补》中论述了海运多方面的好处。
\n
首先是更节省运输经费。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