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的少数情况。执政为民就是在努力兼顾国家与公民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坚持向公民利益倾斜。社会主义法治要求执法者必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法者的社会身份具有双重性,他们一方面是执法者,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另一方面他们本身也是公民,必然具有个人的利益追求。执法者在执法活动中经常面对自身利益与人民利益的矛盾关系,只有正确处理这种矛盾,坚持克己奉公,才能公正执法,否则,就会发生权力滥用和以权谋私。执法为民就是要求我们的执法者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执法行为的唯一目的,不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个人利益。
\n
★权力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n
所谓权力,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并施加于别人的控制力。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一种职权,是由于其在某一职位上所获得的权力。当一个人被授予某种职权,在该职责范围内,就具有了相应的权力,并成为具有一定权威的领导者。领导者的职权是由职位派生出来的,职权与职位相称,也就是说有职就有权。从理论上说,职权和个人因素无关,只要是在同一个职位上,不论谁掌握,都应该具有相同的权力。
\n
领导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行使领导权力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置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不顾,用公共权力去满足私人欲望的现象。一些人在“权力崇拜”的意识支配下,为追求权力而角逐,不择手段往上爬,把职权特权化。种种权力变异的现象背后说到底是缺乏对权力的敬畏。
\n
权力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与责任紧紧相连,有一分权力就有一份责任,有一份责任就有一份担当。只有权力而没有责任、没有担当是不可能的,人民群众在赋予领导干部权力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责任。领导干部首先要在其位而谋其政,尽应尽的义务、干该干的事情、承担应有的使命;其次,要为自己的行为过失承担后果。手中的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领导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权力仅仅是事物的表面,权力的背后,掌握权力的人需要对权力心存敬畏。
\n
对权力心存敬畏就要敬畏权力的神圣性,把握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时刻警惕权力的滥用。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