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武大臣学习治国之道。”
\n
“儿臣定不负父皇期望。”
\n
朱文奎保证。
\n
朱允炆站在船舷侧,看着渐渐远去的金陵城,内心百感交集。
\n
有大臣说,在消灭了鞑靼与瓦剌之后,迁都北京已无必要,当留在金陵,以强化对大海的控制。
\n
朱允炆并不这样认为。
\n
鞑靼是被打败了,瓦剌是被分解了,可他们不是灭族了。草原上的人和草原上的草一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给他们两代、三代乃至五代人的时间,他们还是会起来。
\n
洪武时期,一次次远征,蓝玉更是在捕鱼儿海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可以说是基本上消灭了元廷力量。
\n
然后呢?
\n
才过去多少年,朱棣奉天靖难之后,便开始了一次次远征,丘福十万大军被人硬生生吃了个干净,朱棣发怒,带五十万大军亲征草原。
\n
朱棣成为皇帝之后的亲征,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草原进行,一次又一次,有大胜,有歼灭,也有一无所获。
\n
可穷尽朱元璋、朱棣两朝十余次大规模北征,草原问题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n
朱允炆很清醒地认识到,马哈木等人的臣服,只是以臣服的姿态换取族群的延续与壮大。只要族群发展到一定程度,瓦剌未必会继续臣服,他们极有可能会成为另外一个兀良哈,背叛大明。
\n
大明不可能成为令世人胆寒的屠夫,不分青红皂白,对一个投降的大规模族群进行无差别的屠戮,现在大明与瓦剌之间已不存在明争,但暗中的角力不会少。
\n
文化输出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游牧民族的改造,这是一个嬗变的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