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当然,最根深蒂固的,便是贫穷的思维。
供养一个需要不事生产四年的大学生,古今中外,都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
而以初级农业、初级手工业、初级制造业为主的国家中,大学生确实稀缺,但没有这个学历,也不会饿死。
当家庭面临危机的时候,让孩子走出大学,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是穷人不得已的选择,也是社会舆情最主要的看法。
八十年代,华国国内很大一部分人不读高中而去读中专中师,不是没道理的。
特别是对这里的女孩子而言,求学更是艰难,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哪儿都一样。
伊曼妲算是幸运的,母亲并没逼着她早点嫁人。
当然,也是因为她的母亲,便是坦国第一代大学生的缘故。
但妇女在非洲的工作更是艰难,本就肄业未婚生子而又背负社会歧视的伊曼妲的母亲,又能找到什么好的工作呢?
无非便是打着很多份零工,来养活整个家庭。
现在伊曼妲面临的便是两个弟弟也相继进入大学,家庭开销再也无力承担的问题。
让她不甘心的,是她只有一年就要毕业了。
而此刻,做学伴的补贴虽然少,但对于她来说,完全是拯救她前途的钱,没这笔钱,她书都念不下去了。
伊曼妲话语中的坚韧和自强,让孔子骞对她产生了不少的同情和好感。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