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罪就去扫灭小国。就算胜了,终究也免不了外侵者的身份。族裔虽近,人家毕竟也是在一个地方关起门来过了这么多年。而国战一起,留下的许多带着国恨家仇的人,对大明后续治理来说也是大麻烦。肉眼可见的便是大明军费开支必定会上一个数量级。
\n
由分封的诸藩也负担部分军费?那只能说是将来稳定之后的状态。在稳定之前呢?分封到陌生地方的皇子和文武群臣,又怎么可能快速建立起他们自己的稳定税入?
\n
于是有了现在这一招。
\n
唐顺之是懂得这一招的厉害的。
\n
说白了,大明最强的一刻,是凭借强大的国力引而未发的那一刻。
\n
在这种势面前,大明只要定下新规矩,把这些新规矩定得多一点、影响大一点,诸藩就不得不自己去考虑取舍。
\n
他们内部的矛盾、他们之间的矛盾,都大有可能会在大明引而未发的这段时间里爆发。
\n
一旦真的爆发了,乱得不行,大明再出手就既有可先后选择的余地,又会遇到更小阻力。
\n
说白了,大明既然诏告了新规矩,有些不愿遵行这些新规矩的藩属国内部,也会有想要借着这件事上台的“亲明派”。
\n
宣交使虽然暂时都撤了,但这不是都开放着贸易吗?往来的商人,恰是最好的媒介,还有利益往来。
\n
唐顺之知道,夏言和他当时还是用力过猛了一些。
\n
如果军方的重要性随着大明的这一轮大行动过分膨胀了,对皇帝来说也不好办。
\n
要知道如今的军方,已经大异以前了。
\n
将来再驻守诸藩,武将流官当真还能让皇帝感觉到如臂使指吗?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