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现在的做法,就是让礼交部提前占据好以文制武的位置,也让皇帝直接掌管的厂卫力量和皇明资产局力量先发挥作用。
\n
等将来一切都成了,军方才不致于轻易出现乱子。
\n
唐顺之倒没觉得太惋惜。
\n
他年轻,所以必定得帮夏言来做这个先锋,既为了他将来接手军务会议铺垫,也向皇帝表明他不会与将来的国务殿保持完全一样的立场。
\n
他年轻,所以他也不在乎一定会按这个方略走。夏言自然是想在他任上做出更大功绩的,但唐顺之反倒更盼着慢慢来,给他时间。
\n
大明对诸藩的方略,最终也是一个平衡结果。
\n
唐顺之感叹的,只是皇帝手段的耐人寻味。
\n
而且说实在的,这一套外交玩法,确实也超出唐顺之等顶级重臣的理解。
\n
确确实实,丢开了“上国”的包袱之后,反倒显得更加面慈目善,而可运作的余地也大了这么多。
\n
过去名义上形同父子,但哪有当“爹”的直接就去暴揍“儿子”,而“儿子”还必定仍旧孝顺异常的?
\n
这可是国与国!
\n
唐顺之也感慨严嵩的运气好。
\n
他儿子在东边经营多年,这一次真正出手之后,随着一个对马岛宗室攻略本岛的行动和一个大明即将远征东瀛的消息,竟引得他们的九州诸侯出手劫灭琉球。
\n
已经有出头鸟了,名正言顺。
\n
唐顺之在文华殿和其他国务大臣们开了个小会,确定了一下大明各方面的准备和明确要求之后,就和严嵩一起离开前去乾清宫。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