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说这件事情,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揭过去。
但在这朝堂之上,大臣又将李瑄抬得这么高。
如果不过问此事,对李瑄影响太大。
李瑄是新法的领袖,许多理想者的意志,都集中在李瑄身上。
李隆基当了快四十年皇帝,许多事情早就司空见惯,一个县令收受豪强贿赂,不过是常见的小事。
爱屋及乌,李隆基不想多问罪。
“臣请御史台将新安令缉拿归案,仔细调查。正如达奚侍郎所说,臣略懂《春秋》,当时楚国有一个令尹,叫斗谷於菟,他的族人犯法以后,被廷理拘捕,然廷理听说犯人是斗谷於菟的家人后,立即将其释放。斗谷於菟训斥了廷理,对族人用刑。是以楚国上下,没有人不服斗谷於菟,所以楚国国力飞涨,有北上争霸的实力。好在这样的事情,并未发生,我大唐的御史台、刑部,还是恪尽职守的。臣愿意如斗谷於菟一样,执法不避亲。如果新安令李銙罪证属实,立即处死,震慑天下郡县……”
李瑄出班,借着达奚珣的话,用春秋时楚国名相斗谷於菟举例,以表示自己的决心。
堂兄李銙受贿,还是李瑄最痛恨的豪强。
这是在打李瑄的脸?
如果李銙的罪证属实,李瑄不会放过他。
哪怕不够死罪,也直接处死!
因为李瑄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变革派声明,新法用重典,要杀鸡儆猴,震慑天下,以免出现人间悲剧。
他也向李隆基禀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