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和惩罚的手段,世人畏而不服。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不仅仅是对百姓,对官吏也一样。”
“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佞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在法家得势,律法最严苛的时候,天下的法网一层套着一层,十分严密,然奸诈刁民和贪官污吏,依旧层出不穷。臣敢断定,一旦考成法和一条鞭法施展,地方官吏时时刻刻不会再想着治理百姓,劝课农桑,而是想着如何钻法律的漏洞,如何逃避责任。历朝历代,律法已补一千年,然不全面,即便再过一千年,依旧如此。更别说有些被逼急的地方官吏,弄虚作假,谎报成果,祸患全会加诸于百姓身上……”
“臣尽良言,请陛下明辩要害。”
达奚珣向李隆基一拜后,吐出一番长篇大论。
他不再与宋浑一番说辞,而是驳斥李瑄为法家。
这个时代,法家是为人所诟病的,说你是法家,等同说你是酷吏。
孔子认为道德是可以影响法律的,但是商鞅却认为道德绝对不能干涉法律,因为道德本来就非常虚伪。法律就应该冷酷绝情,犯罪就死,甚至小罪都要杀。
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这是商鞅主张的信条。
另外,法家的代表人物大多刻薄寡恩,冷酷无情,通常没有好下场。不过这也符合法家的逻辑立场,按照他们的观念,人与人本来就是互相利用的,所以他们被君主利用完毕,自然就被无情抛弃。
“李相……有何要说?”
李隆基竟然被达奚珣微微说动,他沉吟一番后,看向李瑄。
被达奚珣偷换概念后,他也认为李瑄有法家倾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