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页,上面的墨迹带着淡淡的墨香,不像敷衍之作。
苏玉儿笑道:“倒是偶然听说过一些,前阵子有人在劝学馆见过他,跟着实务科的学子听算学课呢。”
“不像消沉的样子,或许是真琢磨出些实务学问了?”
李承乾点点头,不再闲聊,将注意力放回策论上。
开篇的“外邦粮产丰足,却需以军威迫其输粮”让他指尖微顿,眼中闪过一丝探究。
逐字逐句地读下去,从“火器镇慑诸国”到“粮赋监控其产”,从“军法惩逆”到“贸易诱从”,李义府的每一条主张都像一把锋利的凿子,敲打着传统中原王朝的“天下观”。
读到“西域诸部粮产丰足,可设军镇监之,迫其岁输百万石”时,李承乾忽然放下策论,起身走到窗前。
庭院里的梧桐叶正被风吹得旋转飘落,他望着远处太极宫的飞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这哪里是“以万国养大唐”,分明是后世“海外殖民”的雏形。
“天下之中,四方蛮夷……”
李承乾低声自语,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棂上的雕花。
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便以为居“天下之中”,视四方为“蛮夷荒芜之地”。开疆扩土多是为了“扬国威”“安边疆”,可那些戈壁、荒漠、远岛,往往土地贫瘠、治理困难,拿下后反而要贴钱驻军、赈灾,成了王朝的负担。
汉武帝通西域,虽拓土万里,却耗空了文景之治的积累。隋炀帝征高句丽,更是直接动摇了国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