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大唐与吐蕃之间最后的暖意,也守着一份未曾褪色的家国情怀。
——
贞观二十四年腊月廿三,长安已飘了三日瑞雪,东宫书房的檐下积着厚厚的雪,腊梅的暗香混着檀香飘进窗内。
李承乾展开手中的密信,信纸边缘因雪夜传递有些微潮,文成公主清丽的字迹却透着急切:“吐蕃与阿拉伯密谈军械互赠,盟约待签,赞普尚存犹豫,望殿下早做防备……”
他将密信递给侍立的内侍文忠:“去请长孙尚书、魏卿、房相、杜荷、赵节到书房议事,就说有西域急报。”
不到半个时辰,五位大臣踏着积雪赶来,身上还带着寒气。
房玄龄刚落座就忍不住问:“殿下,年关将至,莫非西域有异动?”
李承乾将密信传阅,沉声道:“文成公主从逻些城传来的消息,阿拉伯使者携盟约抵吐蕃,商议共制大唐,吐蕃赞普虽未签约,却已收下阿拉伯的战马与铁器,勃律堡垒的巡逻愈发频繁。”
房玄龄看完密信,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阿拉伯灭波斯后本就势大,若与吐蕃结盟,一南一北夹击安西,我大唐的西域商路与教化根基怕是要动摇。当年汉武帝征西域,最忌匈奴与西域诸国联合,如今情景何其相似!”
长孙无忌捻着胡须,目光落在舆图上的中亚地带:“房相所言极是,但吐蕃与阿拉伯的盟约,本就是利益捆绑,未必牢固。吐蕃怕大唐扩张,阿拉伯需吐蕃牵制安西,可他们一个信雪山神祇,一个信真主,一个重牧场,一个重商路,根本利益不同,这便是咱们的突破口。”
“依老臣看,当派密使赴逻些城,许吐蕃以更多商路优惠,分化其与阿拉伯的盟约。”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