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赞赏。另外,苏锦瑟展示的联合商票也获得看好:中原客商提出签订长期换票协议,将岭南银票纳入中原市场兑换体系。
地面上的庆典由北商馆主持。岭南精工手艺与贸易规范获得中原财团称赞。当代表拿到岭南银票兑换中原白银的一刻,岭南势力的跨区影响力瞬间跃迁。
叶长歌站在人群之外,望着这热闹场景:过往的围困与防御都化为台前的光辉显现——他知道,自己与苏锦瑟的规划正在得到验证。
航返后,几岸村寨迎来新的变化:港口城市兴办“讲习馆”,教授岭南账本与商票制度;象屿港当地也出现“岭南造物坊”;中原商帮传闻说“岭南商盟已成南北桥梁”。
岭南本地举办大型酒宴,庆贺航行归来。瓷器、香料与红木商品摆满广场。苏锦瑟再次全程主持货物分配现场,她用流动式账簿记录每笔交易,并宣布设立“红木合作厂”,由村中工坊与象屿港共管,以保证供应继续。
顾清霜则在港口举行仪式:三座信号塔象征商盟守护海陆安危,由她提议出钤“北岭信任章”,代表安全护卫制度开始运行。
几个落日后,岭南商盟的第三批船队已被批准动员。新的目标是西方洋道——那里盛产茶树种苗与医药原草,是中原市场无法替代的资源。苏锦瑟与叶长歌灯下再会,讨论航海图与备用银票:“这次我们要直入西海,拓接西南诸岛,再向东海岸探险。”
这一晚,北岭与南洋的风交汇在港口,她们的会议桌上已摆满新的航海图,更多的港口、岛屿与村寨被纳入商盟版图。
在暮色中,船队与村寨之间的灯火相呼应,山海之间,新的航程才刚刚开始。
几日之后,新一批船队整装待发,港口人流涌动,货物被有序搬运上船。红木、香料、珍珠、织品、瓷器,乃至岭南自产的高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