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
他沉声继续向苏锦瑟补充建议:设立区域信访热线,让村寨可随时反映商盟决策问题;设置“内部监察员”由各村轮值;银票总发行量须与량货量挂钩,防止滥发通货膨胀。这些条款获得现场广泛认同。
台下掌声如潮,磋商持续了整整两夜,苏锦瑟与叶长歌并肩主持,节奏精准。这是他们的协同演出,也标志着苏锦瑟从单纯商人,向商盟核心策划者与结构设计者的角色跃升。
夜深,最后一轮收尾讨论中,岩前村代表提出:“既然商盟票据和制度将覆盖我们的村寨,可否提出我们的代表也拥有理事会席位?”众唱赞同。苏锦瑟与叶长歌交换目光,轻轻点头。长歌低声说:“当然,他们的利益与声音要被尊重。”
商盟初步蓝图落实:理事会名额分配、银票发行机制、仲裁机构设置、轮值总部方案,都在两夜会议中明确。代表们既激动又放心,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可触及的未来。
第二夜尾声,篝火旁,苏锦瑟与叶长歌退至一角。她轻笑:“合作伙伴变盟友,就在这一刻。”他看向她,目光柔和而坚定:“你不是孤单一个人了。这条路,我会一起走下去。”
两人的默契不仅停在互相理解上,更植根于商盟本身——一个他们共同设计、共同守护的制度堡垒。
会议后的第三日清晨,岭南港的雾尚未散尽,一艘来自南洋的船只悄然靠岸,带来了十几箱珍稀香料、瓷器与象牙制品。这些货物无需验收,直接运往苏锦瑟设在商会总部的新仓库内。她站在二层木阁的窗前,目光深邃。
身旁的管事低声禀报:“象屿、石岗两处商队已确认采用岭南银票作为交易标准货币,计划扩大运输路线,并请求加入商盟。”
苏锦瑟点头,淡淡一笑:“很好,银票是开端。等到他们的货币链彻底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