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上,张潮是他们的集合体,更娴熟,也更有野心。
但是《最后一课》却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冷峻感,始终把故事约束在既有的框架里极有耐心地推进。
风格上来说,混合了老派现实主义对社会的描摹与现代主义对人性异化的警惕……
确实是一篇杰作。就像你说的,他‘进化’了。”
程永新也感慨道:“年轻真好啊!余华他们‘上路’的时候,基本都快30岁了,张潮才多大?
就算他一直维持这个水平,成就都将是惊人的。何况他还能进步……”
这时候主编室的门被敲响了,程永新笑道:“这次倒知道敲门——进来吧。”
进来的当然是刘鹏涛,他的神情仍然难掩兴奋,问道:“主编,怎么样?发不发?”
程永新和毕飞宇对视一眼,露出一个别有意味的笑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也看完了吧?你先说说你的感受。”
刘鹏涛知道这是考验自己的时候,立刻严肃起来,思考了一下才道:“张潮的这篇明显是对都德的《最后一课》的戏仿,但是远比都德的《最后一课》更深刻,也更加复杂。
是以眼下的2008年为基点,通过推演现有社会趋势,构建一个看似荒诞却极具现实逻辑的未来图景。
张潮摒弃传统科幻的架空设定,选择以当下的社会现实为土壤,然后再嫁接上未来可能性的枝叶。
他还打破线性时间,通过主人公的课堂独白,将‘第一课’、‘最后一课’与‘深城十年’折叠到同一空间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