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了。
他现在想去哪里都有人安排,到了哪里都有接待……他甚至是个「骑士」——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
于华知道,如果再没有新鲜的创作血液注入自己的血管,那他将进入一个漫长的“中世纪”,甚至要回头去已经写过无数遍的年代里淘换素材。
但是现在他却不能动——眼下正是六月份,毕业季,他有很多场毕业答辩要主持;他有无数个期末会议要参加……
搞文学批评的简直要乐疯了,前脚张潮刚搞出来个「未来现实主义」,后脚又出来个许立志把现代诗又推向了公众视野的中心,沉寂许久的评论们快把键盘都敲出火星子了,拼命地在各大媒体上对他俩的作品进行评价分析。
这次大部分人学乖了,不再搞鸡蛋里挑骨头那一套,而是尽量以“服务读者”为宗旨,让社会大众能更清晰地把握到他俩作品背后的内涵。
历经“张白之争”后,国内搞文学批评也明白了一件事:纯理论性的学术争议没必要放到公众的台面上厮杀,不然流的是谁的血真说不准。
好好地发挥文学批评的基本功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分析作品的结构和技巧,评价作品的艺术成就,探讨作品与时代的关系……先说点让普通读者爱听的话,才能让整个行业有奔头。
又整整过了半个月,张潮和许立志联手给读者撕开的伤口,才稍稍止了点血。
2008年7月1日,《当代》准时出刊。订阅了杂志的读者愕然发现,这一期封面的「推荐作品」只有孤零零的一行字: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张潮
这什么鬼?怎么一点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