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有洞察力——他能看到物质层面的压迫结构。但问题在于,在这个世界观里,物质分配完全由修行力量决定。
在杨凌的眼中,上等人是端坐于神朝繁华都城、雕梁画栋之中的世家门阀。是那些身着锦袍玉带、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视金银如粪土的权贵勋戚。是那些掌控着大片膏腴之地、役使万千佃户、一句话便能定人生死的豪强巨贾。
他们的“天地”,是风调雨顺的沃土,是钟鸣鼎食的奢华,是高高在上、俯瞰众生的权力巅峰。
而下等人们,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田垄间耗尽最后一滴血汗却仍食不果腹的神朝农夫。是塞外利刃原上,穿着草鞋在刀锋上奔跑、为了一口带血的草籽割裂手掌的胡人战士。是凉州边关,在寒风中戍守、时刻担忧胡骑屠刀落下的小卒和百姓。
他们的“天地”,是贫瘠与困顿,是刀锋与血泪,是挣扎求存却看不到尽头的绝望深渊。
对,这大概是正确的。
杨凌会如此确信。他的划分基于最直观的生存境遇:居住的环境、享有的资源、承受的苦难、掌握的权力。
上等人占据着“好天地”,下等人深陷于“坏天地”。
这种划分,清晰明了,具有强烈的道德冲击力,也为他那“打破壁垒、互助共生”的理想蓝图提供了看似坚实的立足点——既然同是下等“苦民”,同受上等“剥削”,为何不能联合起来?
他看到了神朝的沃土与塞外的利刃原,看到了世家的华堂与农夫的茅屋,但他将这视为天然的、固有的环境差异,是阶级划分的“背景板”。
他看到了农夫被盘剥的苦,胡人挣扎求存的苦,认为共同的苦难体验可以超越种族、地域的隔阂,形成“同胞”情谊和反抗联盟的基础。
他自信凭借自己的智慧、高见的力量、麒麟部的“助力”,可以撬动神朝的格局,打破世家垄断,让“下等人”获得更好的“天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