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司马冏却不以为然,他摆摆手道:“我现在的骂名可多了,还怕多这点骂?烧点香而已,能有多劳民伤财?”
司马乂无奈,不再聊这个话题,等入席以后,他说回此次前来的公务,给司马冏递上军报,而后陈述道:“大司马,现在益州的形势很坏,流民之祸恐难以轻平了。”
还记得去年朝廷下令,令新任益州刺史罗尚平定赵廞之乱。平叛的过程非常顺利,罗尚领七千余人入蜀,不过半月,就收到了赵廞的首级。
原来,赵廞起事不久,便猜忌身为流民领袖的李庠,认为他名望过高,才能过大,若是任其发展,恐怕自己将沦为李庠的傀儡,于是借着李庠对他劝进的时机,忽然将其抓捕,以大逆不道的缘由,将其族人十余人,一并斩首。
这自然引起了其余李氏族人的不满,他们公推李特继任首领,收拢流民兵众。继而以七千余精兵,夜袭赵廞绵竹军营,将其部将费远、李苾、常俊等人尽数击败,随后引兵进攻成都,大破赵廞。赵廞仓皇东逃,在路上为随从所杀。不过短短数月,赵廞建立的太平王朝就这样灰飞烟灭,不留一丝痕迹。
因此,当罗尚得到诏令,正式进军益州之际,恰逢李特上书剿灭赵廞,他得以兵不血刃地穿过剑阁,收复益州。如果事情停留在这一步,那可以说,赵廞之乱已然结束,全中国的战乱俨然平定,洛阳的官僚们可以弹冠相庆了。
但事情坏就坏在此事的善后上。罗尚进入成都后,和朝廷上报战乱的前因后果。朝廷认为,益州之所以生乱,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有陇上流民南下,为巴蜀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最好令流民返回陇上。
当然,里面也存有一些不可说的言论。有人猜测,近十万流民,在哪里都是不稳定因素,齐王把流民赶回雍、秦,极有可能是为了给河间王添乱。
结果就是,罗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