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不知道东非的其他城市道路状况和达累斯萨拉姆是否一样,毕竟达累斯萨拉姆市是东非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我想东非首都莱茵市,还有前首都第一镇市的道路,说不定都还在达累斯萨拉姆之上。”
“单单达累斯萨拉姆市区的道路建设,即便因为这座城市的特殊性,我也认为这恰好是东非政府重视交通的一个重要体现。”
“加上我研究的一些关于东非交通的材料,以及现在在达累斯萨拉姆的亲眼所见,我认为交通强国是东非快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内容。”
“甚至不客气的说,我们苏联的交通比东非落后了二十年也不为过,苏联的道路情况,可能也就和二十年前的东非差不多。”
实际上,二十年前东非的交通建设也比当时的俄国要强太多,毕竟从殖民地时代,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就一直属于东非政府最重视的国家治理范畴。
而如今苏联交通领域的真实水平,应该和东非上个世纪末差不多。
现在苏联还没有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而是一直在恢复元气,也就是说苏联现在很多方面数据,可能还不如帝俄时期。
沙波瓦洛夫说:“发达的交通,使得东非发展工业的成本大大降低,并且提高了东非对全国资源的调配效率。”
“这可能也是东非经济相对于我们苏联更加均衡的一个重要因素,东非东西海岸,以及内陆的经济差距并不明显,也佐证了这一点。”
“因为发达的交通,让东非即便是内陆也能以较低的成本发展产业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而苏联,东西差距十分明显,内陆地区更是开发薄弱,尤其是乌拉尔山以东,如果想把我们国家的潜力彻底发掘出来,需要更多的铁路和公路。”
“至少西西伯利亚的自然环境并不像远东地区那样恶劣,且资源也不缺乏,最明显的短板就是交通。”
“如果能够解决交通问题,从而开发西西伯利亚地区,这对于苏联来说,能够极大提高我们的国力。”
“当然,即便是东欧平原,苏联经济的核心区域的交通发展情况也比东非落后太多,全苏联的铁路都不到东非的一半,但是我们的国土面积却比东非大很多,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毕竟,两国人口数据相差不大,我们至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