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庐江太守朱治,虽据坚城,然性怯而寡谋。”
“若得大王再益臣一军,屯于汝南,示以兵威,则可不战而屈其兵。”
“彼见大军压境,内无援军,外绝归路,必束手来降。”
刘备不解,认为李翊手上已有五万大军,为何还要让他继续增益兵马?
打仗不要钱啊?
李翊则是解释了,增益兵马,是为了给吴人施压。
虽然耗费的钱粮更多,但如果能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庐江,不就等于是间接的“花钱买地”吗?
这符合《孙子兵法》里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后半段,李翊则开始解释,为何不去取荆州,而改打庐江。
“若下庐江,则断周瑜归路,使其荆州之师孤悬江北。”
“孙权以幼主上位,兵权不出于己,其必不敢纵周瑜在荆州专权。”
“如此吾等便握江东门户,日后进可攻,退可守。”
“纵周瑜侥幸夺得荆州,亦成无根之木。”
“孙氏又岂容大将拥兵在外?”
“若周瑜不还荆州,则形同叛逆。”
“不肖我等发兵,孙氏自乱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