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道的大人们私下说,万岁爷对百姓宽仁,见了他们奏折回复说百姓一年辛苦,所得仅有几斗,耍些心思也是为了一家生计,不要太过计较!”
\n
那小吏又道,“小人还听大人们说,皇上说了既然百姓缴的粮不好,不便于存储。那就收粮之后,动用人手在过一遍筛子,只要把损耗几号就行!”
\n
“所以,他们拼了命的报损耗是不是?”李至刚冷笑。
\n
“是是是!”那小吏点头道,“许多抹不平的账,干脆就都算在损耗上头了!”
\n
李至刚再回头,府衙的大堂之上,已经没几个人能稳稳当当当站着了。
\n
几个胆子小的,早就跪伏余地,汗流浃背带着哭腔。
\n
“那收粮呢?”李至刚又问。
\n
官仓除了征收税粮之外还有一个职能,那就是每年用平价从百姓手中购买粮食。
\n
一来,不让百姓手中的粮食贱卖。
\n
二来,是保证市面的粮价稳定。
\n
三则,是为了货币的流通。
\n
“这里头说道更多了!”那小吏又道,“扬州本不是特别大的产粮区,所以在征收税粮之后,诸位大人就不怎么在百姓手里买粮食了!也不是不买,而是....而是宝生号直接从老百姓的手里买!”
\n
“哈哈!官仓不收,百姓就只能贱卖!”李至刚马上想到其中的关键,“你继续说!”
\n
“但官仓每年都从士绅手中购买大量的粮食!”那小吏不假思索,“士绅们卖给官府的粮食,除了以次充好之外,还多称多量!”
\n
“怎么个多法?”李至刚追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