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旋即刘辩又意识到,平尚书事终究是“差遣”而非官职,一旦何苗没了大将军,他就只有爵位没有官职了,若是以侍中领平尚书事,恐怕会和领审核诏书之责的侍中有重复之嫌。
虽然侍中是个筐,什么都能装,但至少在制度设立初期先把两者分隔开来。
这样,就算将来子孙不肖,导致出了一个集诏书制定、审核、施行为一体的权臣,也至于当个侍中就全有了。虽然真到那个时候,头衔都是虚的了。
想到这里,刘辩便开始尝试着寻找这么一个的新的合适的官职。
虽然在光武之后他没有找到,但在光武之前,还真被他找到了一个——散骑。
散骑初为秦制,与中常侍一般侍从御驾左右,专司对皇帝劝善规过,议兴议革。在前汉之时,多为列侯、公卿及将军之加官。
不过,与散骑颇为类似的侍中本来也是这一类加官,光武之后才成为将之变成正式的官职倒也不算创新。
在历史的魏晋之时,中常侍覆灭,遂意散骑和中常侍合为散骑常侍,到后来,散骑常侍更是做起了中书省的工作,东晋之时,中书省更是并入了散骑省。
刘辩决定让散骑也重出江湖,和侍中一样,比二千石。
这样,以后在万石之外,散骑可领平尚书事,侍中可领审核事,分工明确。
虽然这样显得平尚书事的人有些少,只有陆康是完全体,何苗算半个人,五日一次的朱儁算小半个……但有贾诩和荀彧为左右仆射,应能保证朝政的运转。
本质上,刘辩对于尚书台的改革是把原本属于内朝的尚书台推向外朝,进一步与他的重臣们共同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