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方兄?
于是大明开始印刷宝钞,规定一贯宝钞可以兑换一千文铜钱。
至于宝钞准备金——零。
没有准备金的纸币被大批印刷出来,百姓对它的认可度可想而知。
洪武八年印刷的宝钞,到了洪武十九年就只能一贯钞兑换二百文铜钱。
太祖爷还给儿子、臣子随意发放大量“赐钞”,这成了压垮宝钞的最后一根稻草。
譬如洪武二十九年,明军第十三次北伐,燕王朱棣大获全胜。太祖爷一高兴,就赐给宝贝老四一张面值一百万贯的宝钞。
没错,单张面值一百万贯,堪比后世的金圆券。光头狂喜。
这样随意滥发纸币,币值年年跌、天天跌是肯定的。
到永乐五年,一贯宝钞只能兑换十二文铜钱。
再到嘉靖八年,一贯宝钞只能兑换两文铜钱。
至嘉靖三十九年,宝钞这玩意儿已经没了任何币值,一文钱都兑不出来。
朝廷若财政吃紧,想克扣官员俸禄时,就拿宝钞折俸。
大明的官员不指着那点俸禄吃饭,倒是无所谓。
可明军的营兵却指着军饷活命、养家糊口。拿宝钞发军饷.属于明目张胆的克扣军饷,还不如先欠着呢。欠饷还有可能补发。
方悠山打开箱子亮出了宝钞。校场上当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