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美意,谢谢田歌妹妹的解说。小琪,我真羡慕你现在居住在北京,这么有口福。”
边小琪笑道:“不来北京不知道自己的眼界有多小。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多挣钱,然后去走遍世界,吃遍天下。”
秦科笑道:“听田歌同学一讲,才知道老北京的餐饮还有这么多的历史文化传奇。我大致明白了其实北京本没有自己的本地菜,基本都是鲁菜和清真菜,尤其是跟鲁菜的渊源最深。我这里有个疑问,为什么老北京的南方菜系这么少?假如我生活在100年前的北京,是不是不可能品尝到粤菜、川菜、湘菜和淮扬菜这些美味?”
田歌笑道:“秦科同学说得不错。从辽代开始,北京就是都城,是一个五方杂处的移民城市。从辽代到民国这近千年间,王朝换了好几个,帝王出自不同的民族,因此京城在吃上没有自己独有的风味菜。北京的菜系只能用没有特色也算一种特色来自圆其说,这也充分说明京城文化的包容性和宽容大度。”
“老北京的行当众多,山东人能吃苦,有四个苦大累的行当是山东人的天下。一个是送水的,一个是卖猪肉的,一个是开餐馆的,一个是掏厕所的,可以说山东人把老北京的吃喝拉撒都承包了。”田歌开始讲山东人跟老北京的渊源。
“老北京管餐饮业叫勤行。从明朝开始,鲁菜就在京城唱主角,京城的鲁菜馆里,东家、厨师、伙计和账房先生几乎都是山东人,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民国,有名的八大堂和八大楼都属于鲁菜。我认为山东人吃苦耐劳、勤快能干的好口碑应该是从京城传播开来的。”田歌道出了鲁菜为什么会占据北京的缘由。
“民国年间,南方各地的菜系纷纷登陆京城,这就是著名的八大春菜馆,即芳湖春、东亚春、庆林春、淮阳春、新陆春、大陆春、春园、同春园。八家饭馆都位于西长安街一带,各有特色,名震京城,生意也是异常火爆,‘长安十里遍是春’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当年的盛景。东亚春为广东风味;新陆春、大陆春、庆林春为四川风味;淮阳春为淮阳风味;春园、芳湖春、同春园为江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