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保险经纪部和寿险业务部。八十年代末开始,aig的扩张动作极其频繁,目标是美国第一金融保险集团的宝座。
友邦在香港已经开展了六十年业务,竞争对手一箩筐,三十年前大放光彩的水险、火险和意外险业务早已经没落,储蓄险一枝独秀。八十年代外资保险企业大举进入香港后,这几年各大保险公司陷入了费率混战之中。香港政府有意推动香港成为国际性保险中心,先是颁布了《保险公司条例》,随后88年成立了保险业联会,这两年保联在推动成立保险索赔投诉局,旨在调停个人保单持有人和承包人之间的纠纷。行业前景越发光明,竞争越发激烈。友邦在新险种的设计上可谓费劲了心思。“末期危疾保险”的推出使得重疾险得到了改良,大受欢迎。而作为最先引入代理人制度的保险公司,友邦的营销团队在香港一直赫赫有名。斯江来香港的时候,正巧遇上了友邦和鹏利保险的挖角大战,不少高级主管跳槽,也使得原先的中层管理成员意外得到了晋升。
斯江的培训老师黎小姐是一位三十多岁的港女,长得有点像大红大紫的邵美琪,酒红色的短发贴服在头皮上,只穿黑白灰三色的套装,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话脆爽,普通话不太标准,很认真地请斯江随时随地纠正她。
“上海分公司以后肯定比我们要好啦,大陆那么大,可以做的生意太多了。”黎小姐下午茶时间在茶水间对斯江一帮实习生笑着说,“寿险绝对ok的,我们现在一般保险业务的增长率已经低于寿险了,大陆发展那么快,大家肯定会更加重视自身保障嘛。”
来自财大的实习生追着问财险怎么样,黎小姐摇头:“财险行业综合成本率很高的,盈利空间有限。等你们以后进了各个部门就知道了。”
斯江对这些只是一知半解,做的笔记最多,问的问题也最多,两个星期后,她对保险行业依然只有一个朦胧的大概认知,却有点拿不准这个工作究竟是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了。但这已经是最后一个学期,她也没有时间再去考虑其他的工作和企业。从布朗先生和布朗太太身上,斯江这几年学到了许多,美国人并不如大家想象中那么“老外”,他们甚至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