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离开了外祖父家的阿廖沙和外祖母该怎么在鱼龙混杂的“人间”里生存下去。
“能给读者如此大的期待感,绝对不只是因为里对阿廖沙这一个人物的刻画。
出色的群像写法,这才是《童年》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深造过的森哲太郎对纯文学的赏析能力直接上了一个台阶。
以往让他夸耀北川老师的,他只能说一些干巴巴、似是而非的套话,且他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会竭尽全力把评论稿的重心放在容易与别人起争议的点上。
这么一来,就算大家发现了他的文学赏析水平一般,也会先被他犀利的言辞和激进的观点所吸引。
喜欢看的人自然无所谓其他,而不喜欢看的人则会疯狂和他对喷,从而忽略掉这个有关基本水平的问题。
靠着这些乱七八糟的小技巧,森哲太郎在日本文学评论界混得风生水起,号称年轻一代第一人。
可现在,学成归来的他已经在朝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他不再避重就轻,也不再只顾着蹭流量。
森哲太郎想成为像加藤周一老师那样的顶级文学评论家。
而让他下定这个决心的人,正是写了《童年》的北川老师!
连北川老师这样的文坛第一人都还在孜孜不倦学习着,进步着,他又有什么理由松懈和放弃呢?
意识到群像写法是《童年》吸引人的关键点后,森哲太郎的评论稿立即有了全文主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