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鸿章办理洋务多年,只觉人才难得,传统教育培养的都是做人道理,做官讲究从上面向下管理,做人听上面招呼,守规矩。
洋务和传统手工差别巨大,但都是师傅带徒弟,知道就是知道,懂就是懂,多年兴建洋务,但问题是没师傅,有的行业整个都是空白,懂洋务的,能到跟前的人,觉得有用的,都派出去做事,带徒弟,以观成效,再行安排。工业技术的摸索进步就不说,实验,规律,物理现象的总结,提出假设,理论指导,还太远。
工业的引进就像传染,合适的环境准备好,然后传染,一传十,十传百。但制约传染的是什么?传染源和资本,环境。
府中有负责对接这块的幕僚,上茶聊天,在张克看来对方接待公关,谈话十分老连,对西学洋务,有了解,但了解不深。
问些浅显东西,回答起来十分简单,进入自己了解的西学领域,慢慢进入状态,把对方知道的西方风俗,产因,由来,向深处讲解,西方史是张
克的强处,工业技术史有些枯燥,人文史有趣,但怕有些空乏,无法打动对方,代为引荐中堂,于是讲些实业运作,让对方知道自己是人才,但对方对现代企业运作是门外汉,一聊就知道没实际操作过,认知浅显,不甚了了。
只能讲自己对日本的观察,对西方国家的理解,对未来的担忧,说自己认为日本消化朝鲜后,还会扩张,中日可能还会打仗,自己在日本听说的,1891年,俄国东西伯利亚铁路开始修了,未来也许还会像1860年一样入侵清朝东北。
听到中日可能打仗没太大反应,听说几年后俄国可能入侵,绷不住了,表示兹体事大,不能决断,愿意引荐中堂,让中堂做主。但中堂事务繁忙,要安排时间。让张克明天再来,明天安排不了,后天再来,总之会想办法让张见一面。
陈克回去转日再来不提,只说幕僚向上汇报,说陈克西学,研究颇深,是个人才,值得一见,日俄之事,民间不知,但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