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早有认知,并不觉的惊奇,此时国内大部分视俄为救星,主张在东北连俄抗日,中堂出洋和俄国签订密约,让俄国在东北修铁路,已经有风声传出。
隔日再来,居然真的见到了李鸿章,被人引进时,颇有不实之感,脚下发飘,说不紧张是假的,只是想到心中所忧,自己的抱负,气从心生。
只见堂中几人,一老者坐在上首,两名可能是幕僚的壮年之人,坐在侧座,张克上前见礼,报名,然后等待答话。
“你是安阳人士?家里有人做官吗?则么会想到去日本留学?”一人问到。
“回上官话,在下祖籍广东,先人做些海上生意,被洋人所欺,后不再出海,只在广东经营,太平天国之乱未平,一八六零年,英法攻入北京,早在海外见过洋人,奴役土人,禽兽之行,数之不绝,知洋人残暴,见国不能守,心中不安,待到回乱被平,分家一脉到安阳置地。广东族人或有官职,只是小幼离家,却是不识。
祖父尚有兄弟健在,两地遥有书信往来,知选幼童留美事,知道国家有兴办洋务之心,忧心国事不兴,转托人带下官留日求学。”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子孙计,则计深远。今天见你,是因为你言清日还会再起战端,还有认为俄国会入侵的原委,细细说来。”
“回大人,我在日本读翻译的西史书籍,书中讲国家,越来越强,人民富庶,却又言,农人不能维系生活,为求活远走海外,本以为西人施政不仁,赋税过重而已,在日本多见路边乞讨者,十年间只增不减,和一乞讨妇人,详谈,其言家中田少,多纺织,以补家用,家里男人
除了自己的田,又帮富农种些,这样才能糊口。
日本引入西方工业纺织法,出产质量胜过人织,价格便宜一倍,她赚的钱越来越少,日本引入西方炼铁厂,铁器廉价,农人多买,效率大增,原来十人干,现在只要7人,丈夫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