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
“他们已经等级十分森严了……”杨士奇轻声道:“我看跟婆罗门的种姓也差不多。”
“还远远不够,必须加大力度!”朱桢沉声道:“这里的土壤非常适合种姓制度发展壮大,只要耐心栽培,一定可以把这里变成小号印度的!”
“是。”杨士奇见王爷如此看重此事,忙点头应下道:“既然王爷觉得有必要,那学生就是婆罗门了!”
“哈哈哈,不要觉得是多大的牺牲。”朱桢放声大笑道:“婆罗门很爽的!”
朱桢这番安排绝非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后世人人皆知,印度实现工业化,做大做强,最大的障碍,就是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
道理很简单,一个不管如何努力,阶级地位都不会发生变化的国家,在下层民众看来,所谓改革、强国那都是上层阶级的事情,和自己没有一毛钱关系。更不会生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
没有广大民众的参与,纵使统治阶级再怎么英明,又有什么用呢?
这一点印度的有识之士也早就看到了,也在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印度教依旧支配着印度各个阶层,根深蒂固的影响不是一纸文书能改变的。虽然印度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种姓之间的隔阂,但成效甚微。
所以只要印度教在印度依然占据统治地位,贱民就依然是贱民,婆罗门依然是婆罗门,印度庞大的人口就是累赘,而不是腾飞的助力。也就没有办法让国家真正的强大。
这都是老生常谈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也曾存在类似的种姓制度。
江户时期,德川幕府为了稳固统治,也将原本就等级森严的社会阶层,在法律上进行了固定。同样也分为五个等级——皇族、华族、平民、非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