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
“动物和植物都是可以随环境改变的,我称之为生物衍化。而且同样的环境,迫使不同的动物,朝着相同的方向衍化,比如澳州的有袋动物。”
在场的学者议论纷纷。
谢衍也回到座位上。
他刚才吓了一跳,还以为眼前这位要说进化论,结果只是提出“趋同衍化”的观点。
主讲人还在继续往下说,他提议今后的学者们,多多观察相同环境的动植物,与不同环境的近亲之间的异同。
“啪啪啪啪!”
掌声雷动。
此时的大明,虽然也有动物学家、植物学家、矿物学家的说法,但其实一个个全都是博物学家!
无数未知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待他们去发现,而且由于在深山密林考察一次不容易,他们每次外出考察都是逮着什么就研究。
有可能今天在研究植物,明天突然又研究矿物,后天直接跑去研究地质。
包括现在的农学家,也大部分属于博物学家。
因为农业技术发展出现瓶颈,继续在这个领域卷很难出成果,那就干脆开拓新的赛道,朝着动植物学家的方向冲刺。冲着冲着,又开始研究矿物、天文、地理,反正这些玩意儿也跟农业有关。
专心致志搞农业、畜牧业的已经不多,他们的主要方向是培育良种。
就连劝农官系统,都惨遭朝廷缩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