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部分的劝农官,已经变成了官老爷,很少直接跟农牧民打交道。而且专业素养也堪忧,很多都是走关系进去的。
朝廷没把劝农官全部裁撤,纯粹是看在太祖的面子上!
搞到这种地步,跟劝农官的政绩评定有关系。
你说自己帮多少农民增产,你怎么证明自己?我还说是因为今年风调雨顺呢。
同样的,因为风调雨顺而增产,那些有人脉的劝农官,也可以说成自己的功劳而升迁。
难以评定政绩,搞得真正做事的劝农官无法升迁,渐渐就劣币驱逐良币而没人做事了。
但培育良种就很直观,这玩意儿最容易出政绩,有了成果还容易申请到经费,于是愿意做事的劝农官全都来搞这个。
久而久之,朝廷就把培育良种的农学家,一股脑儿扔进皇家学会系统。
有植物良种,也有动物良种,大明在育种领域稳步发展。
……
这一天,谢衍参加了四场学术报告会,乱七八糟的什么领域都有。
第二天上午,谢衍受邀参加聂岐的报告会。
聂岐对谢衍表现得非常热情,甚至还想让谢衍做他的助手,帮他在报告会上操作天平。
谢衍婉言拒绝,并透露自己也做了天平。
聂岐没当回事儿,在他看来,长臂天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