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学子们同意,随侍们便把答案塞进陶罐里,用黄土和水泥封了口。
\n
那瓶装着满室清辉和情怀的陶罐,在众人的目睹之下埋入土地,学子们只觉得,埋下去的仿佛不单单只是一张纸,而是一颗等待破土发芽的种子。
\n
众人又回到教室,按照原来的座位坐好。
\n
陆久安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于庶人逝者。”
\n
学子们作惯了八股文,倒没去注意这五个字是如何清俊隽永,而是下意识想到,若是放在会试里,这就是道截答题。
\n
让他们来作,会怎么破题承题?
\n
一息之间,随着这五个字,底下的学子已经把四书五经从脑海里搬出来翻了个遍。
\n
随后,学子们便呈两极分化,熟读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的,一眼看破。
\n
而不甚熟悉的,则在心里纷纷大骂陆久安出的题目实在阴险狡诈。
\n
幸好他不是学政大人,实在是这一题太偏了,不仅是个截答题,还是个书章外题,一般学政选题大多也就选自一本书算了,偏陆县令他截了两本隔了十万八千里毫无关联的书搭在一起。
\n
于庶人,原句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出自《礼记·大学》。
\n
逝者,原句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子罕》。
\n
前一句讲的是上自天子,下至百姓,一切皆以修身为本。
\n
后一句则是孔子带弟子前往泗水观洪,见滚滚黄河奔流不止,有感而发。
\n
好嘛,这下不仅搭得远,还搭得滑。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