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优美的环境造就哭河上游镜湖地区的主体民族樊篱人天性淳朴善良,仁爱和蔼、情绪稳定、自古食素、逆来顺受、与世无争,此处盛产玛瑙石和动物水豚。
明朝灭亡时,前清将军阿济格率兵追踪闯王李自成的残部到此,并准备武力征服这片世外桃源,却被这里部落出奇的淡定所折服,面对着刀剑铠甲的威猛军队,樊篱人没有一丝的慌乱和逃避,当日就无条件臣服于满清的管辖。
几千年来,哭河上游的樊篱族又被称为水豚族,温和、低调、谦让、善良、整洁、勤劳、容易相处,其族人在牛角镇赶集也颇受欢迎。
良好的口碑名声在外,贤惠持家勤快听话的樊篱族姑娘也成为牛角镇男人娶妻首选。
公元1908年的腊月二十四,这天上午,赤膊的刘悟透在集市大街上烧碳生炉忙碌打铁,萍水相逢间,在一群赶集采购年货的樊篱族人里一眼相中一位苗条秀丽姑娘。
缘分稍纵即逝,害怕心上人走掉,遗憾终生,敢爱敢恨的二十一岁铁匠火急丢掉手中铁锤和生意顾客,径直疾步冲刺追进樊篱族人群中,拦住姑娘,结实的双掌紧握住一双光滑的女人手。魁梧健壮的他面带笑容,厚脸无耻洪亮请求:“做我媳妇!”。
这位樊篱姑娘并没有急于摆脱陌生者的粗手,她表情镇定,也没有救命喊叫遇到流氓,她爹和大哥就在身边。
这群赶集的樊篱族人有二十几人,几乎都认识这位浑身肌肉疙瘩的青年铁匠。
姑娘她爹有一次在刘悟透的铁匠铺上补好过铁锅,经久耐用,价格便宜,印象良好。
在穷困潦倒资源匮乏的深山里,人能活下去就是一种奢望,自家闺女能有一个可靠的终生托付,也是父母的庆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