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皇帝远,交通闭塞的犄角旮旯之地,孤陋寡闻的穷困潦倒之民,从不关注什么国家大事,平生无大志,油盐柴米养家糊口最重要。
刘悟透结婚了,媳妇怀孕了,开年还要兑现女方聘礼。
刚成家的铁匠望着自己既住人又营业的小小店铺,开始日夜盘算一个顾虑:夫妻俩都很年轻,且身体健壮,生育期漫长,孩子绝对很多,将来全家人的吃喝住行会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铁匠铺虽生意兴隆,但仗义豪爽的刘悟透乐于助人,经常免费,除去苛捐杂税和日常开支,所剩无几。
曾经慷慨解囊的刘悟透这才醒悟发现自己也是一个纯粹的穷人。为了孩子,烟酒赌不沾,开源节流,他需要积攒每一个铜板。怀孕的一袋米也劝丈夫当前养娃优先,樊篱娘家的聘礼就免了。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清政府的割地赔款没有停止过,税赋日益加重。老佛爷慈禧太后掌权的甲午战争过后,赔款达到二亿俩白银,她老人家也不慌,庆寿祭祀赏赐吃喝玩乐照常奢侈,倒是勒紧老百姓裤腰带的苛捐杂税更重了,管你死活。
“我打不过八国联军,还打不过你们这些平民老百姓?”老佛爷底气十足。
凡是大清王土之地,无论远近大小,都必须照章纳税。可清政府各级衙门搜刮民膏征收苛捐杂税都要有一个高大上的名目借口。
纳税捐钱兴建兵工厂、筹资购买海洋军舰、搜捕革命党分子、公办新式小学……,等官方多个课税项目便应运而生,摊派到弹丸之地的牛角镇。
于是,日俄战争、东亚病夫、同盟会、革命党、孙中山,这些新词汇伴随苛捐杂税也传播到偏远的牛角镇,读过一点书的铁匠刘悟透对这些词汇颇感兴趣,他不知道日俄战争在哪里发生的?东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