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都没有了’;四、作者本人旧疾复发,从‘一步也挪不动了’直至昏迷。”
“面对这些重重困难,陈昌奉同志获得了帮助,最终战胜困难,与同志们一道翻越了六盘山。”
“如果仅仅这样阅读,固然了解了翻山的过程,但显然未能抓住文章核心,忽略了作品的情感内核!”
蒋梦言略作停顿,继续道:“根据老师黑板上的关键词提示,我认为核心要点应落在‘关怀’二字上。首先是关怀的言语:‘快拿药来...’、‘你能到陕北的,一定能...’、‘困难不可怕,你不怕它他就怕你...’、‘快把我的大衣穿上,再喝点热水...’;其次是关怀的行动:‘伸出有力的大手,把我拉上去...’、‘在我昏迷时,拦腰将我抱住...’、‘脱下大衣,穿在我身上’等等……正是**言语和行动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才坚定了陈昌奉同志的‘必胜的信念’,支撑他最终战胜困难,翻越了高山。”
“文中还隐含着对‘两重山’的认知:第一重是现实的山——陇西第一峻岭六盘山;第二重山是心理上的‘困难大山’,它在作者心中投下巨大阴影,‘要是没有**的爱护和鼓励,恐怕就要牺牲在六盘山上’。可见,心理的难关比现实的高山更难翻越。”
“我的阅读体会是聚焦于:陈昌奉同志得到了谁的关怀?是怎样的关怀?这些关怀通过哪些具体细节体现?我是带着这三个问题深入文本的。谢谢老师,我的回答完毕。”
童丽老师眼中掠过一丝惊异。她未曾料到,这个学生竟拥有远超同龄人的逻辑思辨能力,能穿透文字直抵情感核心!往日听闻其他老师赞他“钟灵毓秀”,今日方在自家课堂得见真章!她满心欢喜,带头鼓起掌来。五班全体同学也被蒋梦言的精彩发言所折服,掌声随之热烈响起。
童老师趁势引导:“同学们,我们低年级学习语文,识字、掌握规范表达是基础,而重中之重,是学会阅读!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结构、分析作者观点,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