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让陈昌奉觉得有依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蒋梦言赞许一笑:“对!这就是关怀带来的精神力量,它点燃了信心。再想想,**把自己的大衣给他穿,除了保暖,还有什么意义?”
“大衣……那是**自己的东西啊!”文娱委员宋芳梅眼睛一亮,“特别珍贵!**自己淋雨也要给他,这关怀……太重了!”大家七嘴八舌补充,逐渐触摸到文字背后更深沉的情感温度。蒋梦言看着组员们投入的样子,心中感慨,童老师这堂课,确是在努力点亮一盏灯,引导大家去理解文字承载的情感和思想,而非仅仅停留于故事表面。
十分钟很快过去。各小组代表纷纷发言。分析深度虽不及蒋梦言,但在童老师引导和蒋梦言示范下,大家开始有意识地寻找“细节”与“情感”、“行动”与“力量”之间的联系。有小组注意到**雨中“精神抖擞”的鼓舞状态;有小组则强调了“拦腰抱住”动作所体现的及时与力量感。
童老师认真倾听每个发言,不时在黑板上补充记录关键词句和初步感悟。她脸上带着欣慰笑意,这堂课的效果超出预期。尤其令她欣喜的是,蒋梦言那番发言如同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的不仅是惊叹,更是全班思考与表达的涟漪。
“非常好!”童老师总结道,“同学们今天的讨论积极且富有成果。大家开始学着像蒋梦言同学那样,关注文字背后的情感密码了。记住,阅读记叙文,尤其是回忆革命先辈的文章,我们不仅要了解‘发生了什么’;更要抓住情感主旨,体会作者‘为何这样写’;感受作者想传递的‘精神力量’。关怀、信心、战胜困难,这三个词就像三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理解此类文章的大门。课后请大家再细读课文,将今日感悟写入读书笔记。”
下课铃声清脆悠长。童老师宣布下课后,不少同学仍围在蒋梦言桌旁,叽叽喳喳讨论着,眼神充满好奇与不易察觉的钦佩。蒋梦言收拾书本,感受着这久违而纯粹的求知氛围,心中对这段“回潮”时光的珍惜感越发强烈。他深知,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探索,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如同风雨飘摇中的一盏孤灯,珍贵却不知能亮多久。他望向窗外,天色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