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吃了饭,夜里宋大花又待了会儿,这捆麻绳搓完才走的,麻绳不急着搬,到时候一起交给土长,还得一笔笔记下嘞。
第二天雨没再下,姜青禾让徐祯帮她绑袖子,太宽的袖子拔芨芨草不好使,她要背上筐走前,徐祯还跑出来送了麻织的手套。
“你可别忘了带,到时候又出水泡。”
姜青禾应了声,啄了他一口,头也不回地往外走,宋大花也刚出门。
拿着两个焦黑的烤洋芋,在火盆里扒出来的,别看外头黑,里头是微黄偏糯的。
吃完两个人互相看了眼,嘴上一圈焦黑的,笑得不行,擦又擦不掉,避着人到水塘子边赶紧伸手沾水,抹了又抹。
又笑了会儿,才往春山湾外头的戈壁滩走去,每年秋收后芨芨草根茎才会饱满,所以有句话说田黄芨芨黄,这之后的芨芨草很适合编织东西。
到那已经有不少人,裹着头巾扛着筐子,拿根撬棍在拔芨芨。省力的方式就是用撬棍绕芨芨,棍子一端把土给顶起来,再一拔就成了。
这还是旁边的大娘看不下去,教这两个直头直脑上来拔芨芨的,“亏你们还晓得下雨后来,不趁雨后来,你拔都拔不起来。”
芨芨的根也挺深的,拔芨芨得在小雨过后,土软了才好拔,哪有生拔硬拽的理。
“还有啊,栽扫帚成的,你们得把眼放亮,专找比自个儿高的拔,”大娘很热心肠,一边用撬棍帮她们撬芨芨,一边把经验告诉她们。
“这栽扫帚和扎笤帚,扎笤帚用糜子杆,你们没有的,去山里砍些药草杆,泡水后再编。”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