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作答,一边想着朱先生对刘古愚的介绍,刘古愚幼年丧亲,家境贫寒,白天卖饼,夜间为人推磨,如此艰难依旧苦读不辍。
\n
最终学有所成,除通晓经史之外,还通音韵,知天文、懂数理,是如今关中甚至西北负有盛名的大学者。
\n
他二十二岁中秀才,三十二中举,去京城参加一次会试未中后便返回家乡,一边研究学问、一边教书育人、
\n
刘古愚曾经教了个了不得的学生叫李岳瑞,此人于十来年前高中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如今已是总理衙门章京,颇受光绪重用。
\n
朱先生不知道的是,这位李岳瑞和康梁联系密切,几年后,正是因为他的帮助,康梁的主张才能直达天听。
\n
“朱贤弟后继有人啊!今天先到这里吧,你先下去安顿好,明日就开始上课!”后面还有人等着,刘古愚也不好多聊,问了几句就让李明浩出去了。
\n
出来后,于伯循还在外面等着,一见他出来便热情地迎上来,“走,咱们先一起安顿,最好能住同一间宿舍。”
\n
俩人跟着书院杂工前去办手续,路上白秉德也和于伯循的父亲聊了起来,于伯循的父亲于新三在四川岳池县经商,开了二十年当铺。
\n
听到这儿李明浩有点明白于右任开办复旦大学的钱是哪儿来的了,当铺这可是暴利买卖,二十年攒下来,绝对不是个小数目。
\n
办完手续,在宿舍安顿好,两家人去外面吃了顿饭,吃完白秉德和于新三把他俩送回书院便先行离开。
\n
回到书院,李明浩和于伯循秉烛夜谈,言语之间能听出于伯循对如今时局颇为不满,不过由于年纪阅历的缘故,看问题相对较浅。
\n
于伯循原本以为李明浩不像自己走过这么多地方,见识肯定比不上自己,然而聊起来才发现,这位舍友胸中自有丘壑,不能等闲视之。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