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浩趁机把那几本旅洋笔记借给他开眼界,于伯循也是刚来西安城,还没去外面的书店看过,于伯循果然如获至宝,连夜读了起来。
\n
其后几天,李明浩一边适应关中书院的生活,一边留意书院里有那些自己依稀听过的历史名人。
\n
经过几天的摸索,还真被他找出来几个,比如当下以算学闻名全校的蒲城人李仪祉,这位日后成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先驱。
\n
不光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水利人才,还倡导和修建了陕西的泾惠渠等水利工程,树立起现代灌溉工程样板,使陕西百万亩农田旱涝保收,治黄导淮、整治运河,贡献卓著,被誉为一代水圣。
\n
还在书院外认识了日后著名报人张季鸾,这两位和于右任并称陕西三杰。
\n
又通过李仪祉结识了他的同乡井勿幕,这位是日后同盟会陕西支部长,辛亥后带人在陕西起事。
\n
可惜英年早逝,三十一岁便被人阴谋杀害,后来陕西军民为怀念井勿幕,便在街南端城墙上凿开一门,名勿幕门,就是今天的小南门。
\n
李明浩在后世去西安玩的时候,这附近已经成了著名的酒吧街,他也没少在这儿泡妹子,只是那时候完全没想过,竟然会和勿幕门的主人认识。
\n
穿越到这个世界后,在白鹿原待了这么长时间,也没结识啥历史名人,结果一到西安城,这才几天功夫,就认识了几位赫赫有名的人才。
\n
李明浩觉得,以他们的性格、能力,在腐朽的满清恐怕很难冒出头来,然而有句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眼瞅着满清已经摇摇欲坠,这几位就好比锥处囊中,就等着合适的时机脱颖而出了。
\n
这几位英雄所选的道路也有所不同,井勿幕一心革命、于伯循先闹革命后办教育、张季鸾专注报业、李仪祉投身水利,都各自做出了一番了不起的成就。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