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题曰“知止”。
\n
其二,题曰“物格”。
\n
看到只有两道题,狄昭昭并没有欣喜,而是暗暗打起精神来。
\n
院试正场的经义,给主考官2-4题的尺度,同时也衍生出一些评卷的规则,譬如出4题的考官,就更注重考察学识是否扎实全面,避免有童生试过后,少温习四书五经,恰好遇到两道熟悉的。
\n
而只出两道题的考官,则是更注重学子才思敏捷,当一轮答卷阅完,若有水平相当者,则优先交卷的名次在前,这也是考生中流传出“快卷”作答技巧的原因之一。
\n
别说只考两道本就少见,竟然还全都出自《大学》。
\n
剑走偏锋,无惧世人言。
\n
足以窥见主考官性格。
\n
狄昭昭打起精神,研磨的工夫,脑海中就把这两题都粗粗的过了一遍。
\n
第一道题目“知止”,源自《大学》中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指的是明确自己的目标和界限,知道何时何地应该停止,从而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进而有所得。
\n
第二道题目“物格”,出自《大学》中“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格物”作为第一条,说的是观察研究事物本质、原理和规律,从而获得知识。
\n
出的题都不难,并非刁钻隐蔽的题目。
\n
自然是要考察考生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写出足够出彩的文章。
\n
狄昭昭看着这两道题,心有所感,无论是“知止”还是“物格”,他都有别样的体会。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