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前者,他早早立下鸿鹄志,亦要平衡科举之道,还有世俗名利环绕在周身干扰,每每想要让他沉沦在追求名的路上,去争好名次,去求好名声。
\n
若非“知止”,若非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分寸和界限应该停在哪里,或许早就有一边被裹挟在人言和名利中抛甩无踪。
\n
后者格物,自然更不必说。想到爹爹,小孩的眼睛都是微弯带笑的,里头闪着亮晶晶的光。
\n
格物之产出,才是恒古不变的利国利民之器。无惧时光流逝、无惧朝代更替,不论阶级,无视贫富差距。
\n
它就如同日升日落,让人心中安定,轻易就能福泽万民。
\n
砚台里的墨已经浓淡正好。
\n
狄昭昭将纷杂的思绪收回来,凝练万千思绪,又从观阅过的书中提取几个史实,佐了些典故,浑圆文章力撼论点,随后提笔在素纸上,洋洋洒洒写下两篇经论。
\n
又斟酌了几分措辞,添了些细节,最后,将例如“我朝轻忽格物一道”的措辞修缮得浅淡几分,或者干脆暂时删去。
\n
狄昭昭仔细打量这两篇文章。
\n
与以往都是站在旁观角度,以史为鉴,古今为底来论述不同,这次的文章,多了几分真实沉淀的气息。
\n
狄昭昭想了想,没再改动,将答卷取出,准备誊写到了答卷上。
\n
夏日闷热,在贡院的考棚中,更如同蒸笼一般,让人浑身直冒汗。狄昭昭从题中收回注意力,这才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出了一身汗。
\n
狄昭昭嗅嗅自己,顿时小脸嫌弃。
\n
今天晚上不能出去洗澡,他都要变臭了!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