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个品牌都在避免直接竞争,而去追求细分市场的‘相对垄断’,否则,大家就只有拼命降成本的命了。能好好赚钱过日子,谁愿意打打杀杀地竞争啊?
竞争能力就像一个国家的军队,是保持威慑力的必要手段,但光靠军队无法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只有靠垄断能力才能解决发展问题;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垄断就是把竞争对手都干掉,也就是常说的‘自然寡头垄断’,即某些产品和服务由单个企业大规模生产经营比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经营更有效率的现象,如自来水、电力供应,电信、邮政等;
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性和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使提供单一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或联合起来提供多数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形成一家公司(垄断)或极少数企业(寡头垄断)的概率很高;
或者认为垄断就是靠行政力量不让对手进来,也就是所谓的‘行政垄断’,在我们国家,行政垄断包括具体的两类情况,一个是‘政府垄断’,一个是‘政府授予垄断’;前者是政府直接行使垄断权力,比如酒类专卖、烟草专卖等;后者是政府将垄断经营权授予某一个企业,这个就不说了;
但事实上,最常见的垄断是‘认知垄断’。认知垄断的理论基础是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同一类品类,一个消费者能记住的品牌不超过5个;而且还不是那些广告做得最多的,而是最具差异化的品牌——最大、最贵、最便宜、最快、最搞笑、最大牌、体验最好……
相比成本竞争而言,消费者的认知是一个稳定的因素,只有消费者稳定的认知才能形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中认为,‘战略就是做选择、做权衡;战略就是有意识地让自己与众不同’;
不过,以上竞争理论在欧美成熟市场更适合,在我国此前二十多年,炫耀、吼叫、炸毛,一般不管用,最有效的武器还是拳拳到肉的‘价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