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不过,同样是价格战,什么时候打也是有讲究的;
应该说,价格战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有用,有时能让其中一方企业做大,有时是老大老二联合起来换老三的市场,而有时则是两败俱伤;
价格战最有效的,还是在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需求快速发展,大大小小的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在一个性价比区段内,挤入大量产品性价比无差别的企业,一旦行业走向成熟,行业过剩后,必然存在第一阶段的出清;
这个阶段的价格战非常有效,而且必然出现,在第一阶段的出清后,往往每一个性价比区段只剩下几家代表性企业。此时再打价格战就不一定划算了,带来的只是两个性价比段中间区域的一小段市场,就好像警察叔叔说的‘不要打架,打输住院,打赢坐牢’;
不过,我国企业在这种市场格局下,仍然倾向于选择价格战,价格由成本和毛利决定,成本是客观因素,企业无法决定自己的成本;但毛利水平是主动的,企业选择何种毛利水平,是定价策略和定价能力的体现;
在我国的商业环境中,大部分拥有成本优势的企业,‘高毛利’只是阶段性的经营策略,最终大部分都会走向‘低价正常毛利’,因为‘高毛利’的经营策略会给竞争对手留活路,一旦对手也获得了成本优势,你就失去了优势,这无疑是‘养虎为患’,不如用‘低价正常毛利’永久性地消灭竞争对手,并以规模补充降价带来的利润损失;
‘价格战’就像《让子弹飞》里的台词:‘钱和你,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大部分行业的‘性价比线’都会变成一条向下凹的曲线,即集中了大部分需求的‘中质中价段’,由更具成本优势的企业所占据,而高性能的需求,只留下对价格不敏感的客户;
过去二十多年,很多企业明知价格战‘得不偿失’,但仍然要打,少数坚持‘利润导向’的企业大多以失败告终,其背后是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期,不断出现新的空白市场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