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各朝的人都竖起了耳朵,虽然李清照略微有些看不上苏轼的词,但是这首《题西林壁》的确写得无可指摘,横看成岭侧成峰,苏子儋妙笔生花,真是奇人也!
\n
【云雾?不识真面目?不,我们写:“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内外交困、形势险恶又如何?不怕!只管泰然处之吧!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既然庐山被云雾缭绕,那我便拨云开雾,倒要看看这个险峰的风光有多好!】
\n
苏轼慷慨一笑:“好诗!我输在心境啊!”
\n
无视重重困难,冲锋陷阵,看啊,那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是何等气魄才能写得出来!
\n
“不畏浮云遮望眼,此人胸藏风雨!”李白也忍不住为这句诗浮一大白!
\n
【还是在庐山,陶渊明也写下:“采君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一份避世悠闲的日子浮现在眼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显然不愿再回到这浑浊的世间。
\n
那我们怎么写呢?“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昔日在此耕耘的陶潜已不知何处了,如今的桃花源里可以耕田劳动了吗?这首诗没有想到自己,只想让这个满目疮痍、穷困潦倒的世界,变成一个能让人吃饱饭的桃花源。】
\n
林爷爷说到此处一顿,笑眯眯问道:
\n
【我们流传下来的诗不多,只有四十几首,而李白流传于世的诗有1000多首,李白是生于盛唐,沐浴在盛世华庭之下,他是盛唐的荣光浇灌出来的、千年难得一遇的诗人。但是我们不是,我们能够在这个上面花费的心思,其实太少太少了,因为乱世之下又更多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当时的人去做呢!
\n
但是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份心胸,我认为是绝不输任何人的,何况,最有气魄的那首,我还没讲。有人说,就是苏东坡穿越到当时的一个情况之下,都不一定能写得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