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讨论,看看什么情况。
主任级别的说完,就开始骨干了。
负责临床应用的年轻骨干李博士(一个在关键动物模型验证上立下大功的技术骨干)“张院,实验室熬通宵是家常便饭,我们春节都是在实验室过的!多少次实验崩溃边缘硬撑着爬出来。
这个改善生活方面能不能向我们这些牛马倾斜一点。”他情绪激动,声音都带了点颤音。对年轻人来说,这是事业起飞的关键阶梯,也是实实在在改善生活的巨大机遇,现在就怕医院的限额很可能将这种可能大幅压缩。
或者是主任级别的拿的太多,给他们的就是一点馒头渣。
几个骨干说完,另一个方向的声音同时响起。负责Gmp生产的王工(工艺放大和稳定性保证的关键人物,踏实肯干但资历相对没那么耀眼)也开始了:“实验数据是基础,但转化落地才是关键!工艺开发、放大生产、质量控制,哪一步不是坎?
没有我们把控原料、稳定工艺、确保每一批产品都合格,再好的实验室数据也是空中楼阁!我们这些默默做事的‘螺丝钉’张院您可不能忘记我们啊。”他翻动着自己这边的工艺优化记录,“为了达到批间差小于0.1%,我们工艺组优化了多少次参数?”
一时间,会议室里乱成一团:年轻骨干要求市场化对标收入,打破旧规。生产、质控等转化环节核心要求同等重视其贡献,分配权重不能厚此薄彼。元老级科学家要求保护核心知识产权收益并体现个人绝对贡献。
所谓“同患难易,共富贵难”,在利益的精确分割面前,昔日的战友情谊、不分彼此的科研激情,此刻都显得异常脆弱。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那份据理力争,都觉得自己是最关键、最应多得的那一个。
张凡沉默地听着。他能理解每个人的立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