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之争”,不过当时国人对“哲学”这个外来词了解太少,还是用了“科玄之争”。
胡适首先下场,发文道:“近代以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对它表示轻蔑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科学与逻辑均是如来佛,而“玄学”再翻多少跟头也逃不出他的掌心!”
丁文江随即声援,直接提到“科学的万能”。
吴稚晖的文章长一点,但最后的结论是“宇宙一切,皆可以科学解说”。
本来张君劢的处境有点孤立,梁启超随即出面,先发了一篇不咸不淡的文章,只是指出了这场论战的可贵:“这个问题是宇宙间最大的问题,这种论战是我国未曾有过的论战。学术界中忽生此壮阔波澜,是极觉莫大光荣。”
但科学派有几个人显然杀红了眼,不支持科学就不行,何况还是你梁启超这种学术大咖。
胡适一点不让,写文道:“孔墨先后并起,梁先生您说说,如果您认为孔子代表中国,难道墨子是个西洋人?”
胡适他们这么激动,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场论战关乎国本。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科学”与“民主”两个大旗一个都不能少,于是胡适又说:“科学在中国还没有显现好处,就遭到了攻击。“玄学鬼”不打不行了,有识之士必须出来“替科学辩护”。”
玄学派的林宰平(此君后来入了清华研究院)迅速针锋相对地说:“十年前“科学万能论”没有必要反驳,宁可讲得过火些也无妨,因为不如此则不能引起多人的注意。但现在正因为大家都知道科学重要,就需要彻底反思其发挥作用的领域和真正价值所在了。”
实际上仔细想想,玄学派的这些观点都是站在哲学角度上,没有错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