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年头的粉条子,都是一些位于村镇的家庭工坊制作的,主打的就是一个原汁原味。
像马虎之前在镇上,帮堂哥马大奎弄倒的假酒工坊,表面上挂着的就是粉条工坊。
唯一的缺点,就是得加一点点明矾,就像卤水点豆腐一般,没有那一点明矾,做出来粉条缺少韧性,一顿就成糊糊了。
十月里土豆刚下窖,作坊的老师傅就挑出表皮光滑,芽眼少的黄皮土豆。
这种土豆淀粉含量更高,出粉率能比白皮土豆多两成。
先把土豆倒进大缸里泡上两天,泡软了泥垢,再用特制的铁皮擦子在青石板上磨。
擦子眼比筛子还细,土豆顺着弧度往下推,磨出的浆汁混着碎渣子,再流进底下的陶盆里。
磨好的浆,得倒在纱布兜里滤,大缸上架着横木,把纱布兜吊在半空,底下再接个盆接滤出的淀粉水。
这一步得等上大半天,不能急着挤,得让淀粉慢慢沉底。
滤到兜子里只剩土豆渣,就把盆底那层雪白的淀粉糊舀出来,倒进铺着细麻布的木框里。
木框底下垫着秸秆编的帘子,能沥水又不沾淀粉,就这么在阴凉处晾上三四天,等淀粉成了硬块,再掰成小块再烘干。
烘干的时候,火力不能太旺,得用余火,否则淀粉块就会被烤黄,弄出来的粉条子,品相就不好。
轧粉那天最热闹。
作坊的石碾子天不亮就转起来,把干淀粉块碾成粉,过细箩时得两个人抬着箩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