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很想一展心弦?”子默夸张地做个拜托的手势。
(竖箜篌:在古代箜篌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史记·封禅书》:“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卧箜篌起源于春秋,竖箜篌是汉代自波斯传入的,后被称为“胡箜篌”。《隋书音乐志》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汉乐府曲中甚至有“箜篌引”,属相和歌辞,至今广泛传颂的有四首叫做“箜篌引”的诗歌作品,除了被蔡邕收入《琴操》的《公无渡河》,作者分别是曹植;王昌龄;李贺。这种风靡宫廷与民间的古老乐器,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人们只能在遗存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部分箜篌的图样。)
少姝骇笑,若论倚小卖小,整个郭宅就数这对活宝了,再无人能出其右。
少婵竟无推辞,取来竖箜篌静候一旁。
“且以此歌,献给天上的明媚婵娟好了。”石生向天上指了指,又清清嗓,便深情吟唱开了,“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出皎兮”句:出自《诗经》中佚名的《月出》,大意是赞美月亮出来多么明亮,美人仪容多么漂亮,抒发了歌者的爱慕情思,不知道是不是中国最早的专门咏月的诗。)
乍听之际,少婵面容上微微一动,因自顾自垂首,无人在意。
她纤指轻拨,乐声相和,搭配映衬,似有默契。
因诗乐太过悦耳,朗朗上口,所有人忍不住一起跟唱,欢乐汇入,经久不息。
送客人出门时,思霓接过少姝递上来的包壶,郑重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