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不过妈妈,有道先生说的那些企图猎取名声前来追随的人,想来是曾令他切切失望灰心过的。”少姝顿时想到,“因此才想要先行考验来人的诚心。”
“是啊,本性良善之人大约都是晚熟,且一次次的,是被劣迹恶事‘催熟’的,尽管后来也算‘开窍’了,懂得小心从事,但在每每张开心扉之际,仍可窥见如初的善良天真,是为赤子之心。”
“上回子猷哥哥他们在这里,也都说起过,要褒有天真的赤子之心,可万一失却了,会怎么样?”
“失却此心之人,话语会言不由衷,作文会词不达意,做事会没有根底的。”思霓郑重道,“迷路转向,便与你舅舅所言的清明境界相去甚远了。”
(“失却童心”的讨论:出自李贽《童心说》。李贽(1527—1602),号卓吾,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先秦的诸子时代,魏晋南北朝,再一次发生在明代中晚期,而明代中晚期这一次,旗手就是李贽。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也就是说,如果人人失却了真心,世界也就随即成为假人的世界。)
“嗯,赤心如初难能可贵啊,用真心换真心就越加的不容易了。”少姝的俏鼻头微微耸动,小模样像极小狐狸通过闻辨气味来找寻同类,引得母亲禁不住轻笑起来。
“有道先生和他的诸多弟子都做到了,你也不用太过烦懑忧结。此事也告诉我们,有道先生对士人的鉴别,从来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经过了长期用心地习学、观察和甄别。”
“是的,少婵姐姐也为我们阐释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识人确实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少姝似有所悟,又生疑惑,“妈妈,有道先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