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的百姓们挤占了西部、海外百姓的生存空间。
\n
如果要做一个对比,那就是愈发内卷的一线城市淘汰了大量人口前往二线城市。
\n
尽管这些人口在一线城市不算什么,可中原地区毕竟是教育最好的地区,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口,不管是学历还是学识,都要比偏远地区的百姓更有竞争力。
\n
就业问题不会消失,只会以一种新的形式转移。
\n
西部和海外的百姓在工作竞争上惨遭淘汰后,便开始了有田务农,无田流氓的日子。
\n
波斯、山南、碛北、西海、东洲等地区的叛乱层出不穷,以朝廷为主导的大量官营工厂效率低下,债务频发。
\n
在此关键时候,官营工厂重组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n
弘治二年四月,杨廷和、杨一清等人上疏建议重组官营工厂,降低官营工厂的工价。
\n
二人的奏疏上疏后,立马引起了王守仁的上疏。
\n
王守仁以为,当下虽然艰难,但远远还没到需要重组官营工厂的程度。
\n
他认为官营收益低下,主要是因为许多官员尸位素餐,无所事事所导致的,应该对官营工厂展开京察,而非重组官营工厂。
\n
他的建议让朱佑樘摇摆不定,而武勋们也极力反对重组官营工厂,原因十分简单。
\n
官营工厂,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南。
\n
如果官营工厂重组,那必然会导致北方和西南大量工人失业。
\n
当然,这个借口冠冕堂皇,实际上却是武勋及其亲眷占据了大量的位置,一旦重组官营工厂,必然会裁汰大量属于他们的人。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