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府,则只有三十几人。同州、华州各有十几人,太原府则只有七人,自此往下多则三五人、少则一二人。但是由于唐代州府众多,这些诸州乡贡累加起来,数量仍有数百人之多。
除了这些乡贡之外,在场应试的进士们还有一个群体,那就是国学生徒。这里的国学生徒,主要是讲的国子监生,分为东西两监,各自都有几十人。
初唐时期重国学而轻乡贡,以至于进士不由两监出则以为耻。能够入读国子监的通常都是高官子弟,而国子监的课业安排无疑又要比民间教育更庄重严谨的多。
初唐时期社会刚刚安定,寒族庶人地主们自然获取不到如此高端的教育资源,故而每年取士皆以国学生为主,乡贡得中的寥寥无几。
但是开元年间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教育资源也开始下沉普及,乡贡及第的比例就在快速提升。更有高官子弟如张岱之流,作为新出衣冠户本就家学深厚、学有所专,故而放弃国学而以乡贡求出身。
社会的发展是一方面,风气观念的改变则滞后于这种发展。所以在场众进士当中,乡贡数量虽然远多于生徒数倍,可生徒们却占据了最当中的位置,看着气焰就远比乡贡们嚣张得多。
当然,这是在张岱到来之前。随着张岱的到来,原本被两监生徒挤到广场四周的乡贡们顿时便活跃起来,别管认识的、不认识的,都纷纷大声向他打着招呼。
倒不是张岱真的人气有这么高,主要还是这家伙是今年乡贡举子们的牌面。
首先是出身,他是文宗张说的孙子,其次是才情,去年府试所作如今已经传遍各方,第三则是履历,这小子一天学校都没去过,是公卿子弟中不学无术但又才情自成的代表。
张岱瞅见了王昌龄等人,却见他们都站在都堂东侧廊庑阴影之下,这里前后通透、不见阳光,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