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做应该做的事,有时属于一种苦。做想做的事,有时属于一种甜。先苦后甜的感觉,就有一种深刻的快乐。
没有对比,便没有深刻。有平淡,才显得激情有活力;有苦,才能让甜更入心。
于我而言,这就是自我世界的大战——内啡肽与多巴胺之争。
刷短视频、玩游戏所产生的多巴胺也许能很快地让我进入快乐,但短暂且后劲不快乐的副作用明显。刷完短视频和玩完游戏,回到生活中,会发现很多事物都无比枯燥,难以体验生活中的美好。
而静下心来写东东和看书,或骑自行车十公里以上,过程看似漫长且无聊,但那个过程里藏着很淡的快乐,而且那些淡淡的快乐会累积起来。直到写完东东,看完书,骑完车后,身体所产生的内啡肽却可以让我感受到一种淡淡却持久的愉悦。回到生活中,还会发现很多事物都藏着美好,更容易让我热爱生活。
虽然我明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但如何在两者之间选择,很多时候都取决于我的心情。
然而,用心情生活,就容易意气用事,会选择比较轻易得到的快乐。
所以,在我的内心世界里,哪怕我是认可内啡肽的,但在现实中,我选择更多的是多巴胺。
有点讽刺,就如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做某些事是不对的,但还是会做,因为快乐的成本低。有时,甚至根本控制不了自己。
所以,现在整个社会的人大部分都是享受着低成本的快乐,也属于大脑表层的快乐。当大脑表层的快乐褪去,那种无聊、对各种事物都没有兴趣的虚无感就会占据大脑,从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在当下科技与电子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